关闭

菜单

剧情介绍

《朋友和陌生人》是一部超现实主义喜剧影片,通过两个中产阶级千禧年人的视角,探讨当代澳大利亚人的流离失所、失联孤独、心态厌倦的现状。透过大胆的剧情框架和细腻的层次,影片展示了爱丽丝和雷所经历的生活中的几个片段,这两个年近30岁还游手好闲的年轻人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但似乎没有能力驾驭枯燥的工作、诡异的爱情和半吊子的创业计划。被迫放弃了青少年时期的艺术家的痴心妄想,两人都在努力寻找一种方法,将他们的优势转化为有意义的东西。但是,在一个建立在虚拟图像和文字、意识形态之上的充满抉择的社会中……哪里可以找到真实性和意义?这种求而不得的无奈、沉思中的摸索,以及随之而来的误入歧途。切中了《朋友与陌生人》的核心所在。

第50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老虎奖(提名)詹姆斯·沃恩 第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 最受注目影片(提名)詹姆斯·沃恩

《朋友和陌生人》下载观后评论:

220803【C+】想到[在哥伦布]。坐在办公室里日复一日地操弄电脑的日子里,记忆中城市的模样长久停留在了某个遥远的时期,时隔一段时间返回觉得变得陌生了,排布没有改变人群一如既往,但感觉哪里发生了变动,颜色暗淡了许多,门框与窗户的比例不再协调,于是重新用目光识别眼前的风景覆盖记忆中的图像,随时在自身内部不断重复而成为一种习惯。上次独自游荡时就已不认得沿途的风景,等到拆去左脚的石膏能够顺畅走动定要沿三五年前游玩的路线转悠半天,逞着悠闲的时间随意漫步避免去思考,将感官交还给最直接的感受;此时需要刻意去做某事的乏味消失了,内心保持在平静的状态倾听世界的呼吸声,自身的存在和世界的存在同时被寻回和感知。影片中的青年人被百无聊赖围困,对目所能及的一切失去兴致,为了消磨时日因而如梦游般漫步。

整部電影都有種疏離感,遊離在所有關繫之外的男主,永遠都睏在尷尬和不知所措的環境中。影片的敘事進展與觀點評論被調到一個很微薄的範圍;取而代之的是隨心所欲地引用和錯落於幾場沒有太多連接的戲所創造的風趣。“無所事事”四個字仿佛貫穿全片;併在其中塞入一些碎片式的段落,來創造對澳大利亞當代面貌以及熱點的觸及原住民、殖民史、藝術⋯這是一部需要領悟和意會的電影。飄著的日子,焦點總是走神,是因為要避免聚焦嚴肅的東西。於是就開始在蜂巢城市里亂飛,感到日常中充滿詭異。目光撫過城市的每一塊灰磚,每一片草地,如遊覽般將目光聚焦—因而視覺阻礙了語言。詞不達意化作交互中的鈍感,那些綿密的悲傷也由此產生。不再借助於愛意,朋友或陌生人,喧囂與沈寂,都如同一枚硬幣,用它判決命運,用它無聊遊戲。

非要比的话,个人觉得比《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要好,状态不仅准确而且不再专注于讲性别和人际的东西,而是将每个人视为一座孤岛让他茫然地在海面上飘荡,与代际和陌生的、人工或非人工的一切外部存在相碰撞。观感也很丝滑,不会因对话和金句过多而产生突然涌现的不耐烦,本片恰恰没有任何金句,台词就像每个人日常的思绪一样,零碎且无意义,这点我非常喜欢。看的时候就在想,我他妈的不就是雷吗,糟糕的是我正在搞的专业更烂…

导演以“唯我主义”来定义男主一代人,应该是成立的吧。影片对此最直接的体现,一是朋友和陌生人有时并无二致,所有人际关系与任何往来对象都不是恒定的,是fragile不牢固的,只有“我”是不变的;二是这代人的实质生活和精神状态就像墙上画作一样一拳即破,是fragile易损的,不能够用力推敲。 * 本片极像一篇漫不经心的随笔,从日常散漫里捕捉到了某代人/某类人的寻常松懈。

非常侯麦和布哈克的轻松喜剧。立意在于对现代社会的疏离的描绘,这个主题似乎只能通过讽刺来触及,这部电影也是这么做的。色彩强烈、丰满的都市景观为空无一人的街道提供了很强的对比,在别墅里响起的音乐代表着现代社会紧绷的情绪,直到墙内打破,弦绷断了。作为一部不依靠情节而是形式和隐喻的电影,隐喻应该藏的更深些,而且这种电影只能属于青年导演,因为形式是速朽的。

6.5/10。很奇怪,像生活片段的合集。电影视点是散的,没有聚焦,符合现代年轻人的聊天状态——疏离、朋友和陌生人。摄影很美,仿佛置身于油画。澳大利亚的城市电影,公园雕塑、当代艺术、蓝色的英女王、王冠硬币......烦躁的音乐插入如劈开冰山的斧头,用纸包住仙人掌意外温柔。属于越回味越有意思的那类电影。

北影节没看到的,托mubi的福看到了…开头挺法的,但是越往后看越澳洲,从aboriginal到higher class,从悉尼的城市空间到无尽的山景、海边,从啤酒到悉大,无限共鸣空间…虚幻和疏离,是离开导览的拥抱和墙上中空的洞

空间主导人物的游走。内心流离失所的年轻人,履行鸡同鸭讲的社交,逃开目光灼灼的聚焦,寻找不明所以的目标,想安放真实却常常心不在焉。一拳砸坏墙上的涂鸦画时没喝醉,刚睁眼时没苏醒。

对人的非自然状态呈现。人和人,人和自然有一种气泡感(透明,无形的间隔),人把世界当成他者,落入一种无根的恍惚状态。(同行学历史的朋友提到另一视角:澳洲殖民历史的缠绕。)

和我对澳洲的理解大不相同,也可能是没有真正去过人们常去的地方。对于泛着蓝绿色低饱和的画面光有点无所适从。男主每一秒都被尴尬包裹着。讲道理那个音乐听得我真的焦虑起来。

前面是舒服的情感 “呢喃核”,中间是对社会和艺术的可爱诡异探讨,后面是陌生人、朋友和亲密之间的游离关系。影像质感、对话、和生活小细节的结合非常招人喜欢。

结合了洪常秀的散漫片段式叙事,美国独立电影“呢喃核”的对话设计,以及安东尼奥尼风格的空间构图,诞生出一部独树一帜的白日梦喜剧。

3.5 很爱这个气质,摄影和美术极佳,且把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疏离和微妙展现的很有意思,几个故事和空间的转换也处理的很巧妙。